三月十五日下午,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九俊会长应邀出席我校学海讲坛,主讲《新时代新使命新发展》。校党委书记刘毓航主持了讲座。杨会长结合自身研究体会和有关文件精神,有针对性地给我校科研骨干教师讲了三个问题。
一是正确认识“学以为己”。“学以为己”是指教育或学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道德生命的完美,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,成就自己的人格,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。与“为己之学”相对的是“为人之学”,其目的则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学问,学习并不是出于完善自己人格的内在要求。“为己之学”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,它强调知识和行为的一致性。教师写论文、做课题,第一位是精神的,第二位才是工具的。做学问,既要有益于身,也要有用于世。内心道德提高了,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为社会作贡献的动力问题。
二是“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地方”。名师的高度是一节节课造就的。教师对课堂首先要有敬畏感,塑造学生心灵的教育太神圣了,仪式感非常重要。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知识,从“碎片”到“体系”、从“冰冷”到“温暖”、从“僵硬”到“鲜活”、从“表面”到“深层”地重组知识。第三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,亲历体验,学会挑战,学会运用“具身学习理论”。
三是“写作是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”。写作首先要读书,以写带读,注意思考性阅读,阅读时要有“精神关注点”。其次要研究教学的基本问题,绕不过去的问题必须研究。第三要形成共同体,经常交流。第四要能够更新,从经验性写作、科学性写作、到个性化写作、风格化写作,尽可能形成自己写作的“关键词”。
杨会长的讲座,抓住教师科研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,学识广博,引经据典,风趣幽默,妙语横生。讲座结束后,会长还饶有兴致地与教师进行了交流,使听众深受启发。
(科研及产业处)